2020年1月15日《中國藝術(shù)報》刊登一則王蒙文集發(fā)布會的文章,86歲高齡的王蒙先生創(chuàng)作旺盛,他說將“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寫作下去”。這真是文化人說的話。但對一般大眾來說,何謂耄耋?何謂饕餮?由此又有什么引申?我想以一篇小文普及一點粗淺的文化認知。

作家王蒙

何謂耄耋(mào dié)?

來一段360百科:

耄耋(mào dié):八九十歲。耄,形聲字,上形下聲,音"冒"。耋,音"迭"。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。

王蒙先生86歲,恰在耄耋之年。這就稱男人20歲為弱冠之年,30歲為而立之年,40歲為不惑之年,80歲為杖朝之年,90歲為鮐背之年,100歲期頤之年,80~90歲之間稱耄耋之年。

這比什么老先生、老爺爺、百歲老人等叫起來有文化多了。好多地方的人當面稱老年人 “老爺子”,這是比較尊重的叫法,一般被稱呼的都是上了歲數(shù)的人,但具體在什么年齡卻沒有明晰的界限。

還會用“老頭子”、“死老頭子”這樣的稱呼,有點像“老太婆”、“死老太婆”,若用在老伴間的互稱,大多數(shù)情況那是一種親昵,這得看說話時的語調(diào)、表情。這樣的稱呼等同“老伴兒”。如果是不孝兒媳背后說自己公公“死老頭子”,可以想象她那副丑陋、粗鄙、無知的臉孔。

耄耋老人

文化人出口即是學問,出口就是典故。

耄耋老人就該是風燭殘年嗎?不一定!他可以鶴發(fā)童顏、精神矍鑠,還可以出現(xiàn)一堆常用成語或形容詞,都顯得一般,王蒙先生用耄耋之年加饕餮精神來形容自己,這又是文化人俯拾皆是的學問。

若一般的民間老漢說,“別看我八、九十歲的年紀,卻有顆十八、九歲的心”,這話說出來是個啥韻味?容易讓人想到他心思太活泛了,一點也不老成持重。

何謂饕餮(tāo tiè)?

不照搬網(wǎng)絡(luò)百科了,因為讀者會自己查閱。其實對饕餮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和引申。

我總有種將饕餮和暴殄天物關(guān)聯(lián)起來的想法,都有貪吃、貪多無厭、揮霍浪費、令人發(fā)指的感覺,其實二者不同,暴殄天物是個標準的貶義詞,若理解得好一點頂多形容自己時有些自謙之意。而饕餮則在貶義和褒義之間相差十萬八千里。

饕餮紋

1、饕餮的褒義,因為蘇東坡,“老饕”成了美食家的代稱

我們看看饕餮好的方面,有人說享受了一場“饕餮盛宴”,這可能是真的好好大吃了一頓,用蘭州話說“那叫一個滿?!?!

“饕餮盛宴”又比“大快朵頤”文雅一些,因為它更引申在形容藝術(shù)盛宴上,有人形容張藝謀的電影是視覺的“饕餮盛宴”,這絕對是百分百的夸贊。

那能不能用“饕餮”來形容美食家呢?不能,如果你這樣說別人那不是暴露自己沒修養(yǎng),就是暴露自己沒文化。

形容愛吃、會吃的美食家專門有個名詞叫“老饕”,這來源于大“吃貨”蘇東坡,他先自嘲自己是“老饕”,就是說自己好吃、貪吃,我喜歡蘇東坡,當然是才華與不羈,但最喜歡的就是他貪吃,貶損流放的苦旅,若發(fā)生在別的文人身上,不知產(chǎn)生多少愁苦憂憤之作,那就是怨天尤人的老“憤青”,蘇東坡會干啥?做東坡肘子、東坡豆腐??!

“老饕”蘇東坡

這個人可愛得不一般,想起蘇東坡,我總是想起張飛的虎虎生風模樣,但張飛就是賣過豬肉,在成都到處可見“張飛牛肉”,他也與美食有關(guān)。張飛與李逵不同,一個粗得可愛,一個傻得氣人。蘇東坡將文人的儒雅與張飛這樣的可愛豪放、不拘小節(jié)完美地結(jié)合起來,這樣的人怎能不心胸豁達?別看蘇東坡極力夸贊“三國周郎赤壁”,周瑜可沒有蘇東坡好玩、可愛。

蘇東坡給自己起過好多別號,“老饕”就是其中之一,他對自己的好吃、貪吃毫不諱言,一點也沒有偶像包袱,為此他寫過《老饕賦》:

“蓋聚物之夭美,以養(yǎng)吾之老饕?!?《老饕賦》

“老饕”一詞此后便成為追逐飲食而又不失風雅的美食家的代稱。

“老餮”蘇東坡

2、饕餮的貶義

饕餮更多的是貶義,不僅是貪吃,更引申為貪婪、兇狠?!痘茨献印け杂枴分杏?/p>

“貪昧饕餮之人殘賊天下,萬人騷動。” 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

《左傳》把饕餮分成兩部分,饕指貪財,餮指貪吃。

“貪財為饕,貪食為餮。” 《左傳》

哈哈,蘇東坡沒有好好研究這一條,否則他改稱自己“老餮”,而不是“老饕”?!袄削眩╰iè)”,莫名有種“老鐵”的感覺。

如果被人稱為“饕餮之徒”,那可是非常嚴重的定性了。

饕餮

3、饕餮紋的文化象征

由饕餮產(chǎn)生的“饕餮紋”,常出現(xiàn)在九五之尊的帝王及王公貴族們使用的器具上,更多的是禮器,有一種神秘、權(quán)威的震懾力,象征權(quán)利或神力。

“饕餮紋”最早出現(xiàn)在良渚人的玉器上,而在進入青銅時代后得到更廣泛使用。為何將“饕餮紋”裝飾在象征王權(quán)、神權(quán)的器具上?這樣的器具常用于古代王室貴族的祭祀、盟誓活動中,具有較強的宗教巫術(shù)色彩。

這種紋飾是一種動物頭部正面形象,以鼻梁為中軸線,左、右對稱,鼻梁凸出,雙目巨大,炯炯有神,大嘴咧開,露出獠牙或鋸齒形牙,額上有獸角。

那么饕餮是一種什么動物?可是像麒麟、龍一樣,是人們設(shè)想合成出來的神獸?

是的,這些都是神話中的動物,它們的出現(xiàn)與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、鬼神崇拜、先祖崇拜等有關(guān)。

青銅器饕餮紋

在《山海經(jīng)》、《神異經(jīng)》中,饕餮是一種半人半獸的組合怪物:

“饕餮,獸名,身如牛,人面,目在腋下,食人?!?《神異經(jīng)·西荒經(jīng)》

有的資料中說饕餮是人面羊身,所以頭部的獸角是羊角,總的說來,饕餮的形象是人的面孔,牛或羊的身子,是一種吃人的、貪婪兇狠的怪獸。

4、饕餮或許是沉冤千古的忠良
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中記載了舜帝繼位后“舉十六相”、“除四兇”,就是說他上臺后進行了徹底的官員大換血,新提拔任命了16個親信,除掉了4個前任堯帝用過的重要人物,他們分別是“混沌、窮奇、杌、饕餮”,后世把他們都演化成了兇獸。司馬遷距離堯舜時代太遠,書寫這部分當然是基于傳說。

但想想歷史上那么多人臣弒君,我們不一定接受人云亦云的“禪讓”,可能的確是氏族社會里很多人推舉舜為堯的接班人,但舜一上臺就來一場大換血,并大造輿論,徹底把打擊對象丑化,永世不得翻身,這就是話語權(quán)。

舜帝

但歷史總會留下不同的聲音,《竹書紀年》說:

“昔堯彼衰,為舜所囚也。”

《韓非子》說:

“舜逼堯,禹逼舜,湯放傑,武王伐紂。”

這里出現(xiàn)了“囚”、“逼”,作何理解?站在勝利者的角度,是以賢能者代替殘暴昏庸者。而站在另一方面,這是犯上作亂、忤逆弒君,就看誰掌握了話語權(quán)。

歷史不敢讓人細細思量,如此一想,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。

5、饕餮真的曾經(jīng)是一個人或一類人嗎?

如果舜除的“四兇”是四個人,那么饕餮就是一個人,他就是一個部族的首領(lǐng),舜除的不僅是他這個人,還有他整個部族。他的部落可能叫“饕餮”部落,部落圖騰可能就是饕餮的形象。

這一原始社會的部落制特點在西夏李元昊時期還有明顯的保留,李元昊要除異己,那是整個家族都要誅滅,比如舅舅衛(wèi)慕山喜密謀叛亂,他將衛(wèi)慕整個家族的人都溺河而死,他的母親衛(wèi)慕太后也被他用毒酒毒死,妻子衛(wèi)慕王妃生下孩子后把母子都除掉,聽起來讓人血都凝固了。

李元昊

而更遠古的堯舜禹時代,正是部落聯(lián)盟階段,應(yīng)該也存在這樣的血腥爭斗。

而孔安國為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注云:

“縉云氏之后為諸侯,號饕餮”。

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記載:

“縉云氏有不才子,貪于飲食,冒于貨賄,侵欲崇侈,不可盈厭,聚斂積實,不知紀極,不分孤寡,不恤窮匱,天下之民以比三兇,謂之饕餮?!?/p>

也就是說,饕餮是黃帝時代一個官員縉云氏的兒子。

唐代孔穎達為《尚書》注疏:

“三苗,國名,縉云氏之后?!?/p>

這里饕餮不僅是縉云氏的后人,還指西南的三苗氏族部落。

三苗與華夏地圖

6、饕餮是一種祥瑞的象征

民間素有“龍生九子”的說法,但九子究竟叫什么則說法不同,明代的楊慎將饕餮列為龍的九子之一,在《升庵集》中這樣記載:

“饕餮好飲食,故立于鼎蓋?!?/p>

所以饕餮紋大量出現(xiàn)在食器、酒器上。饕餮兇狠嗎?其實在某些時候,它不是兇狠而是祥瑞,衛(wèi)聚賢在《中國考古學史》上認為:

饕餮紋正面為羊頭,羊面兩面的為側(cè)面雞形,“饕餮”原為“雞羊”之象,諧音吉祥。


饕餮盛宴

這遠遠超乎我的認知,但這只是一種說法。饕餮紋又大量出現(xiàn)在禮器和兵器上,就算看起來兇猛,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護佑人們、震懾鬼神和敵人的保護神,這當然是“祥瑞”的象征了。

回到最初的話題,王蒙先生為何說自己“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寫作下去”?這無疑是贊揚饕餮的勇猛精神與開拓進取,也是形容自己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。

綜上所述,王蒙先生的一句話,啟發(fā)我刨根問底的求知欲,大半夜披衣起身,寫下這段粗淺的文字,只為拋磚引玉,不當之處,各位方家一笑了之,若能在評論區(qū)斧正留言,撥亂反正,更是功德無量。

參考資料:《史記》《尚書》《左傳》《淮南子》《神異經(jīng)》《山海經(jīng)》《竹書紀年》《韓非子》《淺議饕餮及饕餮紋》

(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侵刪)